|
王国权:高校难以出大师是关系系的缘由吗? 二维码
84
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文章:中国式的大学,无比强悍的‘关系系’。
说的是四川省宜宾学院最近举行的副高级 (副教授、副研究员) 职称评定校级评审中,很多学术科研业绩评分在学科组排名靠前,甚至排名第一的教师意外落选,一些业绩评分垫底的人却在名单当中。 这些优秀的老师心理非常的不平衡,痛恨这种关系学在大学的盛行,那种付出没有回报的失落感溢于言表。
记者发出感叹: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忍受不了寂寞不愿坐冷板凳,纷纷朝着升官、发财的目标迈进,学术高山上的探索登攀者日少,原本上不得台面的“关系系”却无限膨胀,在一个人人争当官、个个比关系的变异环境中,除了能产生另类的关系学大师、送礼副教授,还能孵化出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高校难以出真正的学术大师。
我不想评论这关系系的存在,这似乎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评论也一时改变不了现实,只能让人变得无比失望和消极。
我想说的是那些没有被评上的优秀老师的心态,这对他们似乎有点苛刻了,因为他们已经非常优秀了,却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工作的积极性深受打击。可我还是想说:做学术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肯定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获得某项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这项科研成果可以推动社会文明的进程,可以造福于人类。做学术的乐趣应该是在深入研究中产生的,那种快感,成就感是任何荣誉所无法替代的。
只有真正醉心于学术之中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师,而那么因为醉心于荣誉的人是无法成就一番伟业的。
我认为真正的荣誉不是别人能给的,也是给不起的。真正的荣誉只在于我们自己内心,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所以我建议那些优秀的老师,何不让自己再优秀一些,努力成为一代大师呢?当成为一代大师时,那些职称根本不在话下,外界的评价已经无法来评定你的丰功伟绩了,那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优秀,或叫卓越。
王国权解读中国青年报的中国式大学关系系的盛行 2012年10月31日高考励志演讲人生励志博文选 喜欢王国权励志演讲的读者或许会喜欢下一篇博文把道德银行改为道德日记
文章分类:
教师励志
|